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党建活动
党群关系建设的现代性缺失
党群关系建设的现代性缺失,是指党群关系在现代社会转型和社会发展进程中,由于观念、体制、社会环境以及人为等因素,产生不符合党建科学化发展要求、不利于实现党的事业发展目标和人民群众根本利益、不适应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发展需要的缺陷和问题。
党群关系的现代性缺失主要体现为党群群体之间的利益分离、身份脱离、交往疏离和语言隔离。党群之间的利益分离现象有所显现,特别是干群之间的利益差距不断加大,并且呈现不断阶层化分离和利益差距固化的特点,党群之间一旦衍变为两个相对不同的利益圈,二者之间的关系必然会因利益分离而相互游离开来,这是党群关系有所分离的最根本最重要的原因。身份脱离,主要表现为党群特别是干群之间的社会地位差异相对革命和建设初期日益显现,再加上一些党员干部的官僚主义作风,容易导致党群特别是干群之间的关系疏离。如老百姓常用“摆架子”、“搭官架子”等形容脱离群众、不愿亲民的干部。交往疏离,主要表现为党群干群中的不同群体形成不同的利益圈和交往圈,使得党群特别是干群之间的交往疏离,甚至形成交往和互动壁垒。党群特别是干群之间同样会因为各自形成自身群体的语言圈和话语体系,必然会导致党群之间的语言隔离。人们常说的“官腔”、“官话”等对官员语言的称谓,就是老百姓对一些党员干部话语的敬而远之和主动疏远。党群关系问题的主要表现是党群之间出现蛙水关系、油水关系甚至水火关系。
新的历史方位党群关系建设的时代诉求
加强新时期新形势下的党群关系建设,既有价值诉求、理论诉求,也有实践诉求和制度诉求。
一是党群关系建设的价值重申。理论联系实际、密切联系群众、批评与自我批评是我们党的三大作风,是党的优良传统。全党始终牢记党的群众路线、始终将党群关系建设作为党建首要的政治导向、伦理原则和实践指针。在全党重申党群关系的重大政治价值,增强党的群众路线、党群关系是党的活力和生命力的价值认同。
二是党群关系建设的理论创新。在新的历史方位,要在坚持马克思主义群众观基本原理的同时,正确回应和解决马克思主义群众观的丰富和发展问题,马克思主义群众观的中国化建设问题,加强党的群众学说、群众观的理论创新,科学回答新时期党的群众观念的深刻内涵和实践路径。党群关系的理论创新是党的理论创新的重要内容和重大任务,要为党群关系实践创新提供理论依据和行动指南。要将党群关系理论创新作为学习型、服务性、创新性政党建设的重大理论课题。
三是党群关系建设的实践设计。在新的历史方位,要坚持党群关系建设优良传统,总结和弘扬党群关系建设的丰富经验,反思党群关系建设的历史和国际教训,加强新时期党群关系建设的顶层设计和实践架构,将党群关系建设科学理论转化为有效行动和生动实践。党群关系建设的实践内容是一个系统的体系,既有全党和各级党组织的实践要求,也有党内党外的活动设计,突出面上推进和点上强化相结合、统筹规划和协调实施相结合、党内主动和党内外互动相结合。
四是党群关系建设的制度建构。党群关系建设贵在长效推进和动态优化。要通过制度建构和不断完善为党群关系建设提供法治保障和政策支持。在革命时期,“三大纪律八项注意”就曾经成为党群和军民关系建设的经典制度,发挥了极大的成效。在新的历史时期,中央出台的“八项规定”成为当前领导作风建设和优化党群关系的重要新规。全党和各级党组织要进一步与时俱进、因地制宜地加强党群关系建设的制度建构,并提升制度执行力是长效推进党群关系的重大诉求。
在新的历史方位,党要重构党和国家、社会、市场的关系,不断提高市场经济建设的驾驭能力,提高社会管理创新和科学发展的领导能力;同时要着力优化党群关系,提高解决群众问题、服务人民群众、做群众工作的能力,壮大党的力量之源,巩固党的执政之基,为广大人民群众谋福祉。
1、共生共荣:党群利益共同体建设
始终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切实践行党的宗旨是党群关系密切和谐的根本。党没有自己特殊利益是中国共产党区别于剥削阶级政党的显著标志,党群的价值目标和根本利益从本质上来讲是一致的,党和人民群众是相互依存、共生共荣的血肉关系。在党群群体之间出现利益分离、身份脱离、交往疏离和语言隔离现象时,要强化和回归党群利益共同体建设,建设党群共生共荣、互动互利的依存关系。这里所指的利益共同体,是指构成关系的双方或多方以一定方式结成的类似利益联盟式的行动体,互利共存是这个行动体中的双方或多方联合在一起的动力所在。在革命时期,党群利益共同体的特征鲜明;但在建设和改革发展时期,由于党群利益分化在一定程度上的存在,使得一些基层党组织党群共同体的特征有所弱化。
要加强党群利益共同体建设,关键在党,重点在解决少数党员干部和基层党组织谋求特殊利益问题,防止党群之间的利益分化和利益群体固化,减少和消解党群之间的利益矛盾和群体冲突,促进党群关系紧密和谐。
2、互通共融:党的语言群众化建构
语言沟通是情感沟通的重要工具,也是价值沟通的重要基础。要加强党群关系建设,需要建构党群之间互通共融的语言。
党的语言群众化建构,是指将党的理论和实践话语体系转化为群众能够接受、理解和传播的语言体系的过程,目标是使得党的理论、指导思想、路线方针政策、制度和工作语言能与群众性语言和谐对接、互通共融,便于相互交流、理解并形成共识。
党的语言群众化建构,首要任务是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建设,让群众理解党的指导思想和科学理论的主要内涵。其次,要切实改变文风,确保党面向群众的文件、制度和工作语言朴实易懂,便于理解执行。党员干部要少讲“官话”、“空话”、“套话”、“大话”,多用群众语言和群众交心、多倾听群众心声、多关心群众疾苦。要切实进一步推进党建话语体系群众化改造,防止党的语言“圈子化”和党群语言隔阂,以大众化、时代化的党建理论和党建文化团结凝聚群众,密切和优化党群关系,不断提升执政为民、服务群众的本领和水平。
3、健全机制:形成党群关系建设的制度保障
党群关系建设的制度,不仅表现为党的作风建设的制度,也包含在党的思想、组织、反腐倡廉等各项建设之中,同时应当嵌入各级政府的相关政策、制度和文件。党群关系制度建设的重点在于干群关系制度、党组织联系服务群众制度和政府各项便民服务的制度建设等。各级党组织和地方政府要结合实际因地制宜地制定和完善党群关系建设的制度和机制。要建立党群关系互动共建机制,确保党群关系建设的党的主导作用和群众参与的积极性。要确保党群关系建设制度的执行力,建立健全党群关系的长效监督和考核评价机制,加大群众参与监督和评价的力度,要将党群干群关系作为干部工作的依据和重要内容。
4、实践推进: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是推进党群关系建设的重大载体
当前,全党正在根据党的十八大的重大部署有序开展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是党对破解“四大危险”特别是脱离群众危险的正面回应,是党在新的历史方位推进党群关系建设的重大政治实践。要在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中进一步推进党群关系建设,必须按照中央部署要求和工作实际,按照“照镜子、正衣冠、洗洗澡、治治病”的总要求,不折不扣地抓好每个环节的工作。要坚决防止将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视为党内的“独角戏”和“自娱自乐”,主动深入到群众中去,主动将群众请进来,主动开门纳谏,主动揭短亮丑,主动整改提高。要在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中及时总结党群关系建设的成效和经验,加强党群关系建设的制度设计和机制优化,长效推进党群关系和谐健康发展。